


2025年2月6日,《中国医疗保险》杂志刊载了安康市《建立医保支付“433”机制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》实践经验。
近年来,陕西省医疗保障局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的发展思想,采取了深化支付方式改革、激活医共体内生动力,加强调查研究、确定省内试点等一系列切实有效的措施,助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。
持续优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,推动按病种付费向基层延伸,将符合条件的一级医疗机构纳入覆盖范围
围绕“建立管用高效的医保支付机制”总目标,以“抓扩面、建机制、打基础、推协同”为抓手,省医保局纵深推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。目前,支付方式改革已覆盖到所有区县,符合条件的医疗机构1117家,其中一级474家已实际付费。
发挥中医药在基层医疗优势,探索中医药特色支付方式改革
2023年,省医保局出台《关于中医优势病种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》,遴选了37种适宜在基层开展的中医优势病种纳入支付方式改革范围,发挥中医药在基层医疗优势,支持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。目前11个统筹区已出台中医优势病种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实施细则。
加强调查研究,注重试点引领
2022年,省医保局出台《关于推进紧密型医共体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有关事项的通知》,进一步明确总额预算指标确定、结余留用和超支分担等政策。多次赴省内外开展实地调研座谈,研究难点堵点问题,期间在总结前期部分县区试点经验的基础上,确定安康市作为陕西紧密型医共体支付方式改革试点城市,在全市范围内推进医共体总额付费。按照省局要求,安康市围绕“支付改革提效能、分级诊疗强基层、待遇保障优服务”目标,探索形成了以“四个统一”、基金支付改革“三个实施”、待遇优化提升“三个体系”为主的“433”工作机制,初步实现了“基金平稳运行、外流支出减缓、双向平行转诊、基层首诊增长”的共赢格局。